王萬雋
學歷-
博士: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執行本計畫所在單位-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王萬雋
學歷-
博士: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執行本計畫所在單位-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本論文是從政區(包含統治機構)、官爵和賦役制度三個角度,企圖重建中國國家與蠻人,自秦漢至南朝時期中複雜且曲折的關係。在文中,蠻人專指活動於長江中游一帶的非華夏人群。自20世紀初以來,這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以零散的專論為多,故本文希望進行跨時代及系統性的研究。
第一章針對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蠻人」進行基本的描繪。
第二章先論秦漢至西晉國家統治蠻人時,施行以「賨」為名的特殊賦役制度。第三章討論秦漢國家授予蠻人官爵的情況,指出蠻人受到國家地位高低不等的封爵。並利用石刻和簡牘史料和分析東漢末年巴郡、荊南諸郡的地域社會,討論蠻人與地方政府之間的互動。第四章則考察自秦漢至三國時代施行於長江中游一帶的特殊政區,包括道制、部都尉、屬國都尉。並利用《走馬樓三國吳簡》,說明在吳國統治蠻人的具體內涵。
第五章關注兩晉大小不一蠻府的興廢與統治蠻人之間的關係。第六章一方面討論南朝時期蠻府的演變,並重新評估左郡左縣制度及其歷史意義。第七章進一步討論蠻酋與東晉南朝國家的關係,包括東晉南朝國家對蠻酋所封的官爵和賦役制度。
總之,本論文修正許多個別史實,並從長時間掌握國家與不同蠻人群體關係的發展,以及其中的多樣性。
本人畢業之後,已有相關論文修改的計畫,主要是透過各章單獨發表的方式加強與調整原有的論點,如第五章曾修改後以單篇文章形式發表。其實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前言的研究回顧與第二、三兩章的部分內容就曾以單篇文章發表,博士論文的前言和二、三兩章乃於之後擴充而成。因此,本計畫接著已完成的部份,繼續進行逐一的修訂。在這當中除了個別錯字與文句的潤飾外,就是加入這一兩年來的一些新資料與研究成果,至於主要觀點其實是不變的。但因本論文的寫作是依照章節前後順序進行的,後面數章在畢業時間的壓力下寫成,有幾個部分,將是本計畫執行時,主要改寫的重點:
(一)學位論文
(二)期刊論文
(三)會議論文
(四)史料註解
(五)書介
(六)書評
(七)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