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姿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執行本計畫所在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黃仁姿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執行本計畫所在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本論文以戰時戰後台灣農業政策與糧政制度的轉變與建構為主題,研究的時間斷限從1937年中日戰爭開始,台灣亦跟著殖民母國進入戰爭時期、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初期以迄1950年代為止。主要的研究重點,則透過糧食政策,特別是糧食汲取與土地改革為兩大重要課題,說明戰時體制與戰時思維如何影響當時台灣的農政,並進一步形塑農業政策。另一方面,則探討藉由戰時體制所建構的殖民地農政制度,為何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在相當程度上仍然持續,而前來接收的國民政府以及嗣後的中華民國政府,如何在沿用前殖民政權的制度時,並導入自己過去的戰時行政經驗,建立戰後台灣的農政制度。
整體而言,本博士論文試圖從農政的角度,描述戰時體制下的社會經濟,以及在戰時體制下國家社會關係的變化,說明殖民地的戰時體制,其內涵究竟為何,與殖民母國的異同之處。其次,殖民地的「戰後」具有什麼樣的意義,與戰時體制又有何種關連性,特別是台灣在二戰結束前後,先後由中日兩個不同國家的統治,而中日雙方卻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交戰的國家,因此戰爭經驗是當時雙方共同具有的歷史經驗,這樣的歷史發展脈絡,如何形塑台灣的「戰後」發展。
筆者的博士學位論文大致已經從制度、政策層面,宏觀地說明從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以迄戰爭結束的「戰後」時期,戰時體制如何影響台灣的農業政策,以及國家為汲取農業資源,進而產生的社會經濟、國家與社會關係之變化。因此,改寫方向,將進一步說明,由中央制定的政策,地方政府在實際推動的過程與落實層面上的考察,以求更進一步地檢視制度與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的「效度」。
(一)學位論文
(二)專書
(三)期刊論文
(四)學術會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