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貝珊
學歷-
博士: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所
執行本計畫所在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林貝珊
學歷-
博士: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所
執行本計畫所在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本論文主要討論吳語處衢方言韻母今讀所蘊含的歷史層次。以《吳語處衢方言研究》及《吳語江山廣豐方言研究》二書中共九個方言點的語料為本,運用層次分析法離析韻母層次—包括(1)方言內部文白異讀系統辨析,(2)方言間同源詞組比較,(3)音韻系統性檢視。然後,觀察各層次韻讀具備何種音韻格局,參考漢語音韻史的發展歷程,將音韻層次的年代加以分段定位。
按照上述方法進行層次分析,分析結果顯示處衢方言韻母今讀固然多數表現出宋代以後的近古音及元明清近代音格局的音韻層次,亦蘊含了不少符合中古音《切韻》格局的音韻層次,例如:咍(灰)泰有別、皆佳有別、支與之脂有別、豪肴有別、覃談有別、仙元有別等層次;此外還有若干超越《切韻》格局、可上溯魏晉甚至先秦兩漢上古音格局的音韻層次,例如「模虞魚不分層」「侯幽同讀層」「魚歌寒桓同讀層」「中侵蒸同讀層」「幽魚侯同讀層」「真文部合流層」「古元部層」等等。
綜上所述,處衢地區的韻讀具有相當豐富的層次現象。本論文以歷史音韻層次的角度切入觀察,處衢方言複雜的韻母現象多數能夠獲得解答。換言之,處衢方言今日之所以呈現出複雜的共時韻母系統,主要乃肇因於歷時的音韻層次變異疊積、以及本方言區較強的語言保守性所致。
筆者後續關注處衢地區聲母的歷史層次分析,研究過程中有機會重新審視並調整韻母層次劃分的精確度及合理性。此外,語音層次在發展變動之際,對於聲韻結合的規律與方向均產生了若干作用與影響,筆者於這方面亦產生進一步的體會及看法。故萌生將博士論文修正並擴充內容,將之改寫為專書的想法。論文改寫計畫概可分為五大主軸說明如下:
(一)學位論文
(二)期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