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佳燕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文學博士
執行本計畫所在單位-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
佘佳燕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文學博士
執行本計畫所在單位-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
本文選擇二十世紀中國傳統繪畫四大家作研究,是由於四大家面對二十世紀社會文化情境,是一個文化傳統劇烈變動的時代,不僅內在市民文化思潮興盛,更與外在世界變動息息相關。面對當時強烈西化浪潮,四大家堅持從中國傳統繪畫內部進行改革,此與當時畫壇主流改革者的聲音不僅背道而馳,甚至不合時宜。何以四大家如此堅持?他們的繪畫美學觀念究竟有何內涵?
「傳統」並非等同落後,尤其文學藝術能超越時間,有其永恆價值。時至今日,當我們處在全球化浪潮下可能引發的文化普同危機,是有必要平心回望這批一向被稱為傳統派畫家,摒除偏見,體驗深藏於畫家內心的變革思維,方可理解四大家於中國繪畫美學觀念上所作的貢獻,以期在當前多元化的時代,用中國文藝精神豐富世界文化。
是以,本文以中國傳統繪畫四大家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的畫論文本為主,輔以其他相關文本及繪畫作品的分析,結合傳記與時代處境考察,探究二十世紀中國傳統繪畫美學觀念及其實踐。全文大抵從畫家的主體論,到師法途徑的創作論,再到完成畫作後四絕全才的作品論;循此順序,逐章探索四大家如何回應雅俗共賞與科學寫實的時代課題,最後於第六章提出本文總體的結論。
(一)論文題目說明
對於題目的說明或許可以更為詳盡些。包括解釋清楚為何時間上是「二十世紀」,何以選擇四大家作研究,宜做更深度的說明。二十世紀生存場域方面,也許應該放寬視野,擴大整體時代情境的觀照層面。
(二)時代情境問題
論文第二章提出四大家共同面臨二十世紀兩大時代課題,大抵分別為「市民文化」思潮下「雅俗共賞」的繪畫趨勢,及「西畫東漸」下「科學寫實」的繪畫趨勢。論文雖然基本上已清楚定義了關鍵詞彙,然由於二十世紀時代跨幅大,舉凡從政治到社會、文化情勢變化亦十分劇烈,故論文宜針對「市民文化」、「雅俗共賞」、「科學寫實」、「西畫東漸」等時代情境的關鍵詞彙,提出更深一層的研究與相關說明。此外,四大家有無面臨其他各殊性問題?由於四大家歷經的時間,正好是西方文化浪潮、內政複雜之際,也許還涉及政治影響藝術的部分。因此,如何將20世紀的文化社會情境論述得更立體、更脈絡化?在論述策略上,應鋪陳時代脈絡的轉變,使之變得具體清晰。
(三)研究方法的擴展
論文改寫時,或可考慮納入其他研究方法,以達成改寫方向的目標,使論述更精準。比方在關鍵詞的研究上,或可透過大量數位文本,查數據庫詞條,針對論文關鍵詞彙。如氣、傳神、雅俗、師法等關鍵詞進行界義,看傳統如何論述這些觀念詞。又如,論文第二章「圖譜」一詞歷代有不同進展,涵義複雜。
(四)交遊影響的問題
為呈顯四大家的美學觀念及其實踐,或可研讀文獻,留意中國美術史上,與四大家有關或類似經歷之人。如齊白石與鄧石如之異同,吳昌碩與趙之謙比較。吳昌碩與齊白石同樣備受日人重視。黃賓虹屬於傳統文人,早年中過秀才,參與革命,亦與日人往來,其畫風呈現出早期和晚期的變化。潘天壽受教於浙一師,日後畫風亦受政治時局影響。
(五)其他
整體而言,加強東西方美學、藝術史、藝術理論的閱讀,及論文相關文獻資料的研讀,在實踐層面上,進一步強化詩書畫印的討論,以期能進一步深入研究本文相關問題,達成論文改寫目標。
(一)期刊論文
(二)會議論文
(三)學位論文
(四)合著專書
(五)文稿撰寫
(六)雜誌文章
(六)報紙文章